向日葵小说网
  1. 向日葵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648章证明之中血光
设置

第2648章证明之中血光(2 / 2)


王英认为是有确凿罪证的那就自然是应当受到惩罚所以对于那些人她不会感觉有留情的必要但是对于当下名单当中一长串的『莫须有』王英则是感觉有些下不去手。

甄宓笑了起来轻声念叨着『还真是……』

甄宓微微指着自己纤细的腰身上系着的绶带『你觉得这是什么?』

『官绶。』王英轻声说道。

『那么官绶是由什么而成?』甄宓点了点头『将这条绶带的丝线一条条拆出来然后又是什么?还能是官绶么?』

『……』王英思索起来。

『这些官吏久居太原把持地方以为没有证据就不能动他们……只可惜他们错了……既然错了还需要证据做什么?』甄宓笑道『我做商行之时若是察觉掌柜有逆心便是直接拆换又何必等这些人做恶?』

『可是……』王英有些明白但是依旧有点不忍。

『看明明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做起来似乎又是不一样的……』甄宓缓缓的说道『就像是我来这里是来协助你的但是何尝又不是成全我自己呢?』

『甄姐姐?』王英看向甄宓。

甄宓幽幽而道:『那一天我穿上了比现在还要繁华绚丽的衣服然后成为了传言当中的那个贵人结果我发现我只是被放在府衙后院的富贵摆设只是为了好看而好看……我不想要当那样的人可是那个时候我却不得不成为那个样子……直至有一天……』

甄宓站起身展示着她身上的华丽衣袍『这样的衣服能长途跋涉的时候穿么?既想要美丽的华丽衣裳又想要踏上征程可能么?当我那一天在骠骑面前下拜脱去这一身华丽的外袍的时候我就决定这一辈子就是去看寻常女子所看不见的天地去见普通女人所未涉足的山川!』

『你呢?你想要成为什么?渔阳侯?还是王家妹子?』甄宓说道她看着王英童孔之内似乎有些晨曦的华光在跳跃『你想要手上干净的当一个侯爵?或者说你以为侯爵这个头衔是怎么来的是五光十色尘埃不染得那种么?你以为哪一个当官的手中没有沾染污浊?你要知道在一个商铺里面物品是有用还是好用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如今已经是走到了这里如果你不能继续向前』甄宓挺直了腰抬起了头『那么就是我来!我能有此官爵皆为骠骑所赐那么骠骑想要所做的就是我要做的!这些官吏既然没有这般觉悟便不能当此职!若是影响了骠骑大业便是当杀!』

王英沉默了许久然后缓缓的说道:『即便是……成为一把刀?』

甄宓迎上了王英的目光声音清脆且坚决『然也!现在这一身是你穿还是我穿?』

……(<a href="/cdn-cgi/l/email-protection" class="__cf_email__" data-cfemail="695429">[email&nbsp;protected]</a>·@=)……

河东。

安邑。

裴茂和司马懿坐于高堂之上下面则是立了一众的学子均是身穿青衫头戴纶巾。

纶巾意味着没有头冠。

没有头冠就意味着没有官职。

虽然说在大汉当下对于头冠的级别划分是非常粗略的但是没有佩戴头冠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具体的职位。

大汉之中有很多不同职位所佩戴的头冠但是上下级别却鲜有区别比如中央朝廷武官所戴的武弁和地方尉官戴的基本一样即便是略有些区别的进贤冠也不过就是一二三梁的等级划分而已根本就无法明细的区分各自的等级。

『学生见过使君!见过大理卿!』

众学子躬身行礼。

裴茂捋着胡须说道:『今有大理卿前来河东督查科考此乃吾等文学盛事是也各位是本郡良才本应华堂待客可惜多有不便于此匆匆召见仓促简寒还请见谅。』

众学子连忙拱手口称不敢。

裴茂客气了几句然后便是请司马懿说话。

司马懿微微笑笑然后朗声说道:『诸位不必多礼。久闻河东人灵地杰今日一见诸位确是良才美玉质朴可赏。今奉主公之令督考于河东还望诸位各展所长为盼勿辜负主公使君以及河东父老所望!』

众人又是齐齐而应。

众学子当中为首的一名中年人躬身而礼『今得见上使位临心中喜极学生本为野蒲俗质能得此良机一展所学实在学生之大幸。』

司马懿点了点头然后又是询问一些这些人的旧日经历。

『在下本籍河东太兴四年初曾随贡入长安却不意而落憾然归乡。余后经年几取文解却都无所成唯热血未冷此番再战唯恐又是贻笑大方……』

『学生籍贯安邑知晓骠骑恩科然关山所阻挡又无随身钱财难以入都应试今知河东开试实乃喜不自胜也……』

『……在下倒是去了长安只是考试之时却是身染风寒头晕目眩之下难以文章……』

『不才行至潼关却不料车马受惊……幸得百医馆医师接骨方不至于残疾只是可惜那年就无法应试了……』

众人言纷纷。

司马懿听了之后也是颇为唏嘘。

久试不第一般来说往往是失败者的代名词但其实也并不尽然。当年司马懿在参加考试的时候还是小规模的在学宫之中的比试。考场宿舍都是在学宫之中根本也就不会有什么跋山涉水的劳累和风险更不用说到了长安却没有找到地方住然后吹冷风得风寒的痛苦。

长安三辅的学子相对来说参加考试还是比较便利的但是其他郡县就比较困难了真正能比较安逸的去参加考试的往往只有那些身家相对来说比较不错的子弟而一般的还有一般偏下一些的学子想要凑齐路费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如果遇到一些意外情况了。

之前斐潜也有办过随贡科也就是在每年各地郡县押送税赋进长安的时候当地的学子可以跟着一起随贡进长安参加考试这样学子也比较有路途上面的保证。

可问题是这个随贡科的名额也不是无限制的。每个郡县根据赋税高低最多的也就是二三人少的只有一人甚至有的县实在是太小所以干脆都没有。毕竟随贡科的学子吃食什么的也是要这个郡县负责的若是有些关系的还好说没关系的还想要郡县里面多负担一个人的路费伙食费大郡没问题小县么……

而且又不像是后世火车飞机一坐便是完事。这一路走走停停耗费可是不小。同时这些随贡的学子也未必能够考得上那么回去的路费么可就是要自己准备了这又是难住了一大批的人。

毕竟斐潜每一次开考除了前几次的人数偏少以外往后都是越来越多人近两次都上千了这么多人参考各郡县翘楚才流汇集又不是考六十分万岁的那种模式而是取前一二十名顶多是到四五十人其中竞争之大可想而知。

这还是斐潜特意放宽了取才数额并且增加了不同科目的考举这要是真的历史上的科举那是更加的严格或者说是稀罕。很多有才华的人未必都有运气比如杜甫一生都没能考取什么正经功名王维则从太原冒籍京兆李商隐也是连考数年之久。

在历史上科考的初期根本就没有像是斐潜这样还注重其他郡县的学子。历史上唐代科举开元之前所重唯两监而已即东西两都国子监国子监内的学子考中几率更高至于其他郡县学子么所取不过一二人乃至于常常是颗粒无收。

若是不想要在路途上耗费精力想要在长安待着不和随贡科的学子竞争而是参加斐潜增设的恩科那么就必须要有久居京都的财力。而很多人的财力并不允许若不是什么豪族大姓家资殷实做个京漂是很不容易的。

恩科虽然也好可和随贡科不同的是斐潜特开的科目考试是专选事才的所以原则上来说参加考试的的人自然是更广泛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宫子弟和各郡学子只要自认有此专才都可参加考试。

这就意味着不仅是普通学子还有一些对于当下官职并不满意的普通官吏也同样可以参加考试!

这样的制度对于那些普通吏员当然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对于普通的学子来说就无形当中被提升了考核的标准没有实际上的行政经验没有更广阔的格局观没有田间地头的实践就往往难以超过这些已经沉淀了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基层官吏。

所以不管是斐潜当下的科举还是历史上的科举成功者都是少数还有大量的分母永远都爬不上那一条线。

司马懿沉声说道:『社稷取士法不循一各有利弊无可摘指。命途或有乖张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诸位或经挫折仍能保养热血志向单此守志不弃一项便胜世道凡俗诸多着实不易。今河东试举便是为了取才高而未能达者沉寂而未能取者使诸位可以一展所学不负年华!』

为首的中年学子低头而拜『在下不敢妄言胜于旁人唯有如君所言不负当时而已!今得骠骑垂怜河东开恩试科便犹如枯禾喜逢甘霖!愿全力以赴倾我所学证此一身!』

讲到了此处众学子又是齐齐而应躬身而拜。

中年学子一人所言何尝不是众学子的心声?

不得志之人世道常有谁又不想证明自己?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