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小说网
  1. 向日葵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626章做官,究竟是什么官
设置

第2626章做官,究竟是什么官(2 / 2)


现在这里是大汉当然要取一个汉名才成。

虽然斐潜这里并没有特意强调说必须要有汉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胡人涌入要记住这么些胡人的姓名确实不容易即便是庞统都需要随身带着一个便签重点关注一些人物的名字更不用说那些普通的官吏了。所以像是取经人德格朗齐这样的人物确实是取一个汉名之后会比较方便一些。后世在洋人企业不都得取个洋名么?

庞统点了点头。

『官制必须要改而且要大改。就像是那个取经人一样他取经就是为了改变……我们别光看旁人取经我们自己也要「取经」古代的经外邦的经然后确定我们自己的经文……』斐潜继续说道『从上古尧舜禹开始就已经在改了从禅让到继承虽然未有钟鼎铭记其史但想必在过程之中定然也是风起云涌死伤无算……』

斐潜翻着一桌桉的策论然后从中抽了了一份来『这个刑子昂就写得不错……但是还不够。士元你先看看……』

斐潜将刑颙的策论递给了庞统。

『刑子昂没有就取经而论取经而是说从上古开始经文这些就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没有可以万世不变的经文今日的经文也可以被后世所传颂……』斐潜轻轻敲击着桌桉回忆着策论当中刑颙的话『「今尚古也明尚今也后人复尚前人也则后人何尚之也?」这就很有意思了只可惜只是停留在议论上没有提出更为详细一些的策略方桉……』

庞统一边读着一边说道:『能说出这些话来也算是不易了。』

『嗯确实。』斐潜点头然后说道『让刑子昂去青龙寺去担任正解校事如何?』

庞统说道:『让他去找答桉?要不要提点他一下?』

斐潜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算了不必提点能明白的还是要自己去明白比较好否则就容易变成装作明白反而容易坏事。』

『也是。』庞统点了点头然后拿起笔来做了一个记录免得自己事务繁杂起来就给遗漏了什么。

『对了王氏女到了何处?』斐潜问道。

庞统回答道『说是还在北屈。』

『嗯?』斐潜皱眉『被吓到了?』

庞统摇摇头又点了点头说道『说是生病了……但若是说吓到了……或许……』

斐潜沉吟着。

若是旁人这么胆怯无能斐潜早就不会多加理会了。可毕竟是王英倒不是王英是女子而是王英是一面旗帜轻易倒下对于斐潜的官僚体制的改革推进没有什么好处。

官僚体系其实说起来好像是简单其实很复杂。

春秋战国时期是华夏专制官僚政治萌芽时期建立在宗法分封制基础上的周王朝开始崩溃代表着绝对封建的统治的崩塌随之是新的政治制度的兴起。在战国后期各个国家为了加强自身的国力不仅是秦国其他六国也多多少少的推动了本国内的改革初步形成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以各个国君王为首的官僚政府以聘用的臣子来管理国事是华夏开始迈向和西方完全不同的官僚制度的道路的开始。

暂且不去管封建的定义究竟在东西方的偏差以及相关的学术上的分歧但看这个官僚制度其实东西方都有同样的毛病在脱离了贵族血统支撑之后东西方的官僚体系都进入了一个混乱的局面但是与西方不同的是华夏很快找到了新的发力点。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

这一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并且深刻的影响到了后续的王朝。

庞大的官僚体系被建立起来虽然这个『庞大』和后世比较起来就不算啥了。原本贵族体系飞快崩落新的地主阶级成为了主角。

这是创新前所未有的创新。

地主阶级在后世观念当中无疑是落后的专制的封建的愚昧的等等代名词可是在大汉初期和中期地主阶级却是新兴力量的代表支撑起了大汉的强盛以及对于四周疆域的征伐和匈奴的对抗。

再往后唐宋时期是官僚制度的成熟时期。

斐潜所想的就是在如今当下的官僚体系当中加入一些更新的东西就像是树枝上的一个树杈说不得经过百年的培育之后会开出别样的花来。

斐潜觉得唐宋的官僚制度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君权和相权之间的关系导致所有的内斗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权柄展开所以一方面需要在决策机制方面形成制度化对决策群体的扩大化。由独相到群相由群相到内阁走一条和君主立宪有些相似但是又不相同的道路。

同时监察机构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监察系统之中的人员官吏架构以及对于官吏的日常监察季度审核年度评级都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郑玄所担任的谏议大夫现在依旧还有些摸不清楚方向所谓谏议不仅仅是要盯着斐潜同样也需要盯着斐潜之下的那些中下层官吏这才算是真正的谏议的作用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清名故意作秀。

当然如何保持谏官机构当中的独立性不被其他势力所渗透这是在后世当中都会头疼的问题。

这一点斐潜也暂时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先提点一下然后标注让人注意并且留下一些替换审核自我意识提升加强日常思想建设等的方法再后续观察到底那些有用那些没有用。

目前的重点还是扩充官吏的数量……

华夏人是有这个能力的在没有被阉割之前。

明朝的制度么就是极端的大地主路线走到了尽头的表现了最后朝堂上上下下全数都变成了地主阶级的形状核心就是土地一切利益围绕土地就是只要地还在管他朝堂到底是谁当皇帝……

清朝么说实在的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倒退。满族以少数民族成为统治者根本就没想着什么后世所宣传的民族大融合时时刻刻防备着华夏本土民的反攻大把银钱土地康慨的拿给那些洋人对于内部的子民却是不断的加税禁锢其往来加重其负担大兴文字狱……

斐潜想到了这里顿时觉得似乎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像是钳子一样架在了他的脖颈上顿时有些后脑勺发凉不敢再想下去了。

『当下要建立官吏体系就必须要要大量的官吏……』斐潜缓缓的说道『科考是一方面而女官则是另外一方面……若是女官得用便可立得大量新生官吏……只不过么如今多数仕女惯于家中并无出仕之愿……』

如果能岁月静好谁他娘的想要负重前行?

可以说斐潜之前推动女官制度在直尹监内加大对于女官的职位数量但是实际上效果并不是很好在大汉已经一两百年没有推动过女官之下许多仕女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出仕反倒是对于斐潜提出的女子也可以继承爵位这一条十分的认可……

意。

这就不行啊不管是男还是女有好处的时候都要要干活的时候推脱这样的人不会让人喜欢的。

再说如果女官制度不建立起来官吏数量不能得到快速的补充那么原本囤积在书左文吏等职位的大量中下层的官吏怎么找到替代?斐潜所需要的推行的『四三二一』郡县新官吏架构模式怎么建立?中央朝堂之中各个分支机构怎么能有充足的人员来支撑?教育体系、医疗体系、文化体系等等相对来说不需要面临危险偏向于后方建设类型的官职当中大把大把的都适合于女官。

现在大汉这个阶段冗官的情况不是没有但是更多的是职责不明晰许多地方还根本没有朝廷的官吏在进行管理不得不授权给地方乡绅……

庞统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说道:『如此太原之事乃展示女官之所能不可半途而废。统有一策不如调甄从事协行……甄从事之前于百医馆处理桓公雅之事有理有据进退有度今太原之事繁复王氏女怯又不可缺其名用便不如以甄氏于侧协助当可成事也。』

甄宓作为副手?

斐潜思索了一下。虽然说在平阳的荀谌也给王英加了一个保险派去了王凌但是这个度王凌未必能把持得好说不定现在就变成了王陵为主王英为辅的局面因此加强女官的侧重自然就只能是派遣女性前往而甄宓在之前的表现来说还算是不错也确实可以试一试。

斐潜点头同意同时说道:『便是如此。嗯既然让甄氏前往那么王彦云就不必同行了。』荀谌的职权只能调配到王凌无法指挥到长安三辅一带的官吏所以也不能说荀谌的行为是一种错误。

庞统也是表示认同然后说道『那么王彦云……不如让其出使坚昆加为坚昆招抚使负责大汉与坚昆之间相互沟通各项事务对接之要……不知主公以为如何?』

『嗯……就这么办。』斐潜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派人告知王彦云可多招揽些坚昆年轻之辈入长安学宫就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