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小说网
  1. 向日葵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560章国富民强小奥秘
设置

第2560章国富民强小奥秘(2 / 2)


这让诸葛亮有些意外但是仔细想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随着春考将近川蜀周边赶来的学子或是为了扬名或是为了展露才华或是为了印证学问经常会在相聚之处摆擂与人文斗文章、六艺、诗词、对联胜负相争之间总有一番热闹。

只不过热闹多了事情也就多了。

川中的自诩为正宗川东的很不服气再加上还有些边缘地带的学子觉得自己受到了歧视和不公的待遇三言两语之下也常常会从文会演变成为武行给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除了这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闹腾之外川蜀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很平静的。

在这段日子里百姓们忙着为生计而奔波商人们忙着赚更多的银钱清流们忙着为民请命野心家们忙着用各种谋划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似乎都很和睦。

若说这两个月来在川蜀政坛上最忙的人怕就是诸葛亮了。

在此之前诸葛亮虽然是身为骠骑大将军的从事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际理政的经验再加上年龄也比较轻一开始到了川蜀的时候上上下下都对于诸葛亮并不是很认同。

只不过在氐人賨人内乱之中诸葛亮开始展露头角也取得了不小的战绩成功的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才使得川蜀之中的这些官吏对于诸葛亮有了相应的尊敬。

但是有了能力不代表就能有相应的位置。

萝卜坑就那么一些。

因此徐庶安排诸葛亮到了学宫担任监工。

在汉灵帝至刘璋时期川蜀的学宫停停复复一直都没有规范的运作特别是在刘璋的短暂执政的时间内几乎都是放任自由的以至于学宫几乎成为了野鸡大学一般的存在在学宫内的学子嗯就暂且叫学子罢不仅是没有将心思放在学习上更是公然聚赌召姬然后学宫的博士也不管。

至于当时学宫的考试基本上就是给钱就能过。

毕竟在刘焉那个时候学宫就是面子工程。为了修复学宫为了争抢进度当时学宫大肆征调百姓所谓『全凭自愿』一词成了空谈民间自是一阵怨声载道。

而且刘焉修复学宫之时为了讨好刘焉负责的官吏皆是大动干戈有雕梁画栋过度装修的有移植树木修建假山额外营造的反正诸般花费远远超过了原本的计划预算一加再加三加直至刘璋接手的时候都依旧还有不少亏空……

后来斐潜来了。

斐潜开除了那些虚名的博士驱逐了那些堕落的学子。当然斐潜当时只是表示说学宫遭受了兵灾需要关闭修整一段时间在装修期间之内就自然不能对外营业罢?

而现在在川蜀第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之后学宫的重新对外招生也自然是提上了议程。

徐庶点点头表示他记住了众人的建议和想法但是还需要综合考虑一下随即让诸葛亮汇报了一些学宫修复的具体情况并且表示说等到下一次会议再来商议学宫的一些具体的事项然后就散会了。

会议结束诸葛亮却在众人走了之后留了下来。

『看明白了?』徐庶问道。

『有些明白有些还不明白。』诸葛亮说道。

『需要我解释一下么?』徐庶又问。

诸葛亮微微皱眉思索了一下说道:『我想再想想……若是想不通再来请教……』

『善。』徐庶点了点头然后微微向后示意了一下『对了我后院之中的书你大部分都看了罢?』

那些书包含四书五经也有很多是杂书都是徐庶自己的手抄本手抄之后又在旁边写上自己的许多理解基本上等同于是徐庶从鹿山之下带出来的『财富』。

诸葛亮点头。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徐庶当下可以算是诸葛亮的半个老师。

『那些书啊……』徐庶缓缓的说道『有一些是我在鹿山之下就开始记的和主公士元一起商量过后来也有数度的修整另外有一些则是在进了川蜀之后写的注解什么的也有些断断续续……』

诸葛亮拱手向徐庶致谢『多些元直兄倾心指导……』

『这么说有些过了相互切磋罢……』徐庶摆摆手说道『这也有主公的意思……』

『主公之意?』诸葛亮问道。

徐庶看了诸葛亮一眼『那你觉得主公为何让你来川蜀而不是去其他地方?河东亦或是北地?』

诸葛亮不能答。

『之前主公让我来川蜀我还略有不解……后来才明白主公这是煞费苦心……』徐庶转过头看着诸葛亮『主公让你前来多半也是要让我将这些年来的收获与你分享……你与我有诸多相似之处……』

『这些年来我觉得收获最大的便是在鹿山之下坐而论道的那些时日而记忆最深的却是当年成为逃犯被官府四处抓捕东躲西藏的苦楚……』徐庶说着然后微微闭上了眼睛就像是在回忆着当年的情景『主公之路和前人不同也和当下的那些儒生不一样……这些年大汉上下朝堂之争我之前还多有愤慨认为是奸人作乱蠹虫为恶才使得民生苦痛百姓受难……』

『但是现在么我倒是觉得并非是先有奸人才有国难……』徐庶睁开了眼眼中露出了些许的精光『而是这奸人时时刻刻都有人人皆是!』

诸葛亮沉默了许久方缓缓的点头『元直兄所言甚是。』

历史上诸葛亮对于徐庶的下场很是感慨认为徐庶去当任一个小县城的县令是明珠蒙尘但是如今更早和骠骑大将军搭伙吃饭的徐庶明显已经磨砺出了属于他自己的锋刃和诸葛亮这种刚刚开始打磨的自然拉开了一些差距。

徐庶所言的这种思维变化其实就像是小孩认识世界不足的时候便是以为好人是好人坏人是坏人到了长大了才发现好人未必都是好人坏人也不一定都是坏人一样奸臣和忠臣之间也不是泾渭分明非黑即白的。

不管是春秋战国还是大汉这起起伏伏三四百年间似乎到了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便是出现了奸人作乱祸国然后这些人成为了被人唾骂的对象似乎没有了这些奸人王朝就能持续民众就能安稳但真是这样么?

就像是董卓。

即便是没有董卓难不成大汉就不会乱了?

『因此主公说过「国富民强」四字你可知晓其中之意?』

诸葛亮沉吟着然后苦笑了一下『主公深谋亮实难窥全豹也。』

『世人以为「国富民强」只是一词殊不知这其中奥妙……』徐庶缓缓的说道『也是如今我才算是渐渐明了……』

『人多愚昧。』徐庶说着『圣贤著述也是为了去除这些愚昧。时下之辈只顾一人不顾一家只顾一家不顾一国无他乃私欲尔。圣贤之法清心寡欲者有之严令苛责者有之求之于内者有之假于外物者亦有之然……呵呵……』

『还不如主公这四字直白透彻!』

徐庶说得斩钉截铁

『在这世间但凡是人皆有私欲私欲膨胀其人便被蒙蔽看不到他所为对错。』徐庶仰头似乎在回忆着什么『便如当年我行侠义便以为快意恩仇才是正道结果呢?我倒是快意了我……我母亲却被牵连……呼……』

『存天理灭人欲……』徐庶笑了两声『是不成的欲也有好坏要是人都没有了欲望还能叫人么?不如行尸走肉!便如方才学宫之议若不是我答应了让那些部落之人一同入学这些部落会愿意配合我们修整道路开辟商途么?』

『这世间为何如此何以要如此』徐庶继续说道『主公给出的这四字便是答案。若无国富何来民强?或者说若无国强何来民富也成可若是反过来看呢?』

诸葛亮心中一跳『如今大汉便是……民强国不富?』

『民是什么国又是什么?』徐庶笑了笑说道『孔明若是能知晓其中之意便是可以回长安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