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小说网
  1. 向日葵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102章孔明你是疯了么
设置

第2102章孔明你是疯了么(2 / 2)


诸葛亮问得差不多了然后看了看廖化和徐羽两人也是微微摇头便是让二道疤先下去休息当然还是有人『陪同』不算是软禁只不过防范于未然罢了。愿意向骠骑投诚的自然怎么说都是欢迎的但是也要甄别一下。

『此人来历倒是略有隐瞒……不过无妨……』看着二道疤走了诸葛亮呵呵笑了两声和廖化徐羽二人解释了一下。

很简单一般百姓是难以出乡四处乱逛的能去周边县城的又往往是士族子弟地方乡绅而这些人也就称不上什么『贱名』至于『望山亭』诸葛亮不知道具体有没有但是郯城那边是靠近海边的还有什么山可以望?能望什么山?望海还差不多。

再加上后面的一些曹营情况也就说明这个人是隐瞒了自己的身世但是对于曹军的情况倒是没有什么隐瞒。

『如此说来』徐羽皱眉说道『此人有意隐瞒居心叵测?』

诸葛亮摇头道:『倒也不是……多半有些难言之隐……若是真心欲投这姓名来历倒是次要……』

大汉这年头就不说旁人当年徐庶不也隐姓埋名改了一个什么单福?还有太史慈也是被当地通缉跑到了辽东的?所以过去干过什么事情其实并不是重点而是『投诚』这个行为才是关注的要点。

诸葛亮痛恨曹操但是对于曹操手下的普通兵卒其实并没有多少恶感。哪怕是诸葛亮知道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曾经在徐州亦或是其他地方杀人放火屠村灭寨但是诸葛亮并不会因此记恨这些人因为这些兵卒在大多数时间之中只是充当爪牙而已……

就像是杀人者用刀枪偿命的需是杀人者有谁会让刀枪去偿命的?噬人血肉的是猛虎是饿狼是凶兽又有谁会把吃人的罪过归于这些野兽的爪子或是牙齿?

二道疤不肯说名字或许是因为愧对先辈不愿用其名毕竟曹操在徐州不仅是杀人还挖了不少的坟当然兖州和河洛的坟头也没少扒拉;也有可能是犯下什么罪行然后不能提及其名但是在大汉律法之下也不是不可以将功抵罪这个并能算是多么严重的问题。

因此二道疤投诚诸葛亮也并没有因为其出身曹兵而故意刁难而是想着要怎样利用这一个事情来做一些文章。当然但是如果说假意投诚暗中使坏的就自然是不可原谅了……

不过这个投诚的文章要留待后续眼下还是要继续面对接下来的曹军攻击。

曹军如今是在修整相信也很快就会发动攻击而且因为曹军失去了补给运输的便利必然就会选择更加犀利凶狠的方式来攻伐樊城不会像是之前那样一板一眼留有余力。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将会产生大量的伤亡。

这种伤亡是双方的而诸葛亮觉得他并不想要这种损耗。所以诸葛亮想要另辟蹊径但是当他说出的下一步计策的时候结果让徐羽和廖化都有些接受不能。

诸葛亮微微笑着但是笑容里面多少有些孤独和寂寞。

孤独和寂寞是孪生的兄弟经常莫名其妙的来又悄无声息的走。在斐潜帐下诸葛亮算是荆襄派里面的人物毕竟是庞德公的学生又是和庞统同出鹿山木屋之人但是在诸葛亮心中多少还是记得他自己是徐州琅琊人。这种感觉有时候来的莫名其妙即便是在人头涌涌的欢宴中它也会不请自来。

而一个人如果是孤独和寂寞时间长了心就会凉。

心凉了之后就连眼神也会渐渐冰冷即便脸上挂着笑意身处闹市也觉得普天之下只有自己一人。诸葛亮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每当他觉得寂寞了他就会关闭自己对外界的反应将自己关在心里细细的忍受和品尝这种能让人发疯的孤独。往往在这个时候诸葛亮便是最冷静最为清醒的孤独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能依靠的也只有他自己直到他遇到了骠骑将军斐潜……

在长安的那一段时间之中诸葛亮对于骠骑将军的一些观念有着特别的认同感甚至这种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让诸葛亮觉得自己并不是那么的孤单。

因为小时候遭受到了心灵上面的创伤所以诸葛亮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后遗症比如失眠、抑郁、强迫症等等。只不过汉代的人并不懂得这些所谓的心理疾病也没有人去给诸葛亮进行治疗诸葛亮只能是凭借着自己一点点的修复但是从历史上的一些细节看得出来诸葛亮的强迫症是比较严重的失眠也是常有至于抑郁么可能也有一些……

换句话说诸葛亮历史上鞠躬尽瘁的伟大归根结底很有可能是曹操当年屠杀徐州所造成的。

因为这些问题所以诸葛亮的思考比一般的士族子弟要更多他开始考虑所谓的『民』究竟是谁他甚至会想自己是谁本我真我等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开始思考往往就会越发的让人崩溃。

幸运的是历史上的诸葛亮遇到了庞德公后来遇到了刘备……

在历史上诸葛亮和刘备抵足而眠鱼水之欢呸是如鱼得水的那一段时间之中诸葛亮发现刘备才是天下诸侯当中唯一一个重视百姓的是唯一一个顶着所谓中山靖王之后骨子里却是一个游侠的君主所以诸葛亮义无反顾的奉献出了一切。

可是可惜最后刘备也变味了。

白帝城中刘备看着诸葛亮诸葛亮看着刘备就像是看着镜子当中的自己。临死之前刘备说的话或许是试探或许是威胁或许是托付或许……

而更加幸运的是现在的诸葛亮遇到了斐潜。

遇到了斐潜之后诸葛亮才发现自己原本很多想法和骠骑比较起来竟然显得狭隘了!

在进关中之前诸葛亮原先认为『民』是大汉子民是所有大汉的老百姓并非仅仅是那些士族子弟而这样的观念在很多士族子弟当中是不认同的。大多数的士族子弟都是认为所谓的『民』只是士族子弟而已至于基层的百姓连『名』都没有的如何可称为『民』?

就像是很多朝廷官员地方大吏常常挂在嘴边说是要『倾听民声』但是实际上很多百姓是发不出任何声音的他们是哑巴因为他们没有发声的渠道他们是文盲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各种的条例和规范所以所谓『民声』究竟是谁的声音?

这种封建王朝的弊病持续了千年甚至影响到了后世就像是某些地方『行政复议』了十天半个月一个月两个月都没有消息问了就是在走流程结果媒体一曝光第二天流程就走完了……

斐潜对于民的概念比诸葛亮的范围还要更大甚至是包括天下!甚至是那些愿意穿汉服说汉语学汉文的胡人!

同时斐潜对于普通民众的关注度也是诸葛亮所见当中最高的反正除了斐潜之外诸葛亮就没有见过还有哪一家的诸侯会为了改进民众劳作的器具去特意设置工房让工匠进行研究的……

在斐潜之前所谓农具不都是偶然某个工匠研究出来然后才推广使用的么?何尝有君主会主动让人研究这些东西?

与广阔的『民』相对应的斐潜对于兵卒的爱惜程度也是所有诸侯里面最高的这一点从当下兵卒身上的铠甲就已经足够说明了。斐潜的『费钱』即便是在富庶的冀州豫州等地也是赫赫大名令人咂舌。

兵卒不再是一种无所谓的消耗品不是随便抓些农夫塞几把刀枪就可以充数的也正是有这些战斗技能熟练士气高涨意志坚强令行禁止的精锐兵卒诸葛亮之前的计策才能顺利实施。

否则别说什么配合了光廖化去南岸潜藏这一件事在斐潜麾下兵卒这里基本上没有人觉得困难和不可行而要是其他诸侯的兵卒么……

因此诸葛亮在受到了骠骑将军斐潜对于『民』和『兵』的概念影响之下如果继续在樊城和夏侯惇死扛互拼损耗也不是不可以但即便是最后胜利了不说是一换五就算是一换十在诸葛亮感觉之中觉得似乎也是有些亏。所以诸葛亮觉得还可以再搞一波可是当他说完了计策之后徐羽廖化几乎要跳将起来『什么?』

『孔明你是疯了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