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小说网
  1. 向日葵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第1929章吏治开端,活人称谥
设置

第1929章吏治开端,活人称谥(2 / 2)


甚至汉代还有『听风』的制度就是会派遣官吏到民间听如果有出现什么地方官吏在地头田间风评极差的便是会启动核查程序而这样的行为基本上是不通知地方官吏的也不和地方官吏有什么交集直接归属于朝堂。

所以汉代不是没有好制度甚至可以说封建王朝之时的监察系统未必会比后世差多少但是就看执行力而已。

斐潜点了点头但是又摇了摇头说道:『虽与上计略同但亦有不同。某令韦参律重修贪腐律便是由此……』

汉代做官没有特别说明具体任职期限的一般来说除非是真的不想做了否则都可以不退休直接当一辈子的官。

虽然说上计之时考察监督也有升降但是因为『天人感应』的问题导致这些官吏即便是上计出现了一些事只要能够大体上表面糊弄过比如挂靠到所谓天灾的边上也都不会受到严重的惩罚甚至到了东汉时期往上塞够了钱就自然万事大吉。

天人感应就是汉武帝最大一块石头然后砸在了自家的脚上。华夏地域广阔天灾自然不可能避免一旦出现天灾就代表皇帝犯错了而皇帝自然不会有错那么三公就出来背锅。

于是乎汉代官场之中官员进出仕黜司空见惯官海沉浮也是随意或有起家就是两千石一步到位的也有才当了三四天的三公转眼就被罢黜的甚至还有刚刚下了出任地方官连京师城门都还没有走出去然后又专任另外一个地方再走了几十里重新追回来又担任九卿的……

因此在做这样的情况下汉代官吏基本上对于官职变动根本不是很在乎民间也对于官吏丢官习以为常比如就有因为受到上司的指责说某件事情错了要求其免冠认错然后就说什么『冠一免安复可官也』然后干脆直接去官还乡还博取了不少人交口称赞认为其洒脱出尘乃名士之举。

因为天灾罢免三公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干得再好再辛苦然后一个灾害就白搭这样会有人努力勤政么?这样的三公罢免自然也不可能治罪所以这些『前三公』回家笑呵呵『后三公』愁眉苦脸登上堂然后到了地方官吏还有可能罢免后治罪么?天一般大的错十几万人颠沛流离最终都没罪顶多就免官而已老子就这个小地方拿点用点又有屁大的罪?

所以汉武帝之后整个汉代的吏治就渐渐荒废了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汉武帝以天人感应忽悠天下人后来天下人就开始忽悠他的后人。

而现在斐潜所做的不同。

蝗灾来了斐潜亲自带着人顶在了前面遏制了蝗灾这在原本的汉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按照惯例蝗灾一起百姓受灾颠沛流离然后总要给个说法斐潜按照惯例将锅甩给『三公』也就是庞统荀攸让其中一个人下课背黑锅这事就算平了至于那些困苦的百姓谁都懒得去管……

『官吏评定可为八蠹曰贪、曰酷、曰浮躁浅陋、曰才力不及、曰老、曰病、曰罢软、曰素行不谨……』斐潜沉声说道『与之于罪亦分四等贪、酷论罪不谨、罢软暂留冠闲住老、疾致不及、浮躁降。』

只是罢免官职不进行论罪对于官吏是没有任何震慑力的犯了错出了事便警告一番先免职然后等民众关注点退去之后悄无声息的换一个地方继续当官对于这些蠹虫来说简直就是再好不过了。

斐潜看了一眼庞统若是按照三国演义当中庞大爷的做派怕是多少也要有一个『素行不谨』的评定。

庞统自然不清楚斐潜想的是什么他则是在考虑另外一件事情『若是如此怕是马政司……』

斐潜点了点头明白庞统是什么意思但是依旧很坚决的说道:『一啄一饮咎由自取。不仅如此还要建档!但凡考核评定皆录档案三次评定皆为八类者用不录用广告天下!』

庞统吓了一跳瞪大了眼珠显然是表示需要这么狠么?『此非活人而谥乎?』

斐潜哈哈笑着说道:『当如是!』

在汉代做官利润空间大得难以想象承担的风险确仅仅是大不了换个地方或者是回家种田这样的风险和利益的比率根本不对等自然就不会有任何人产生出什么敬畏心。

如果上任期间能够贪腐到几百人上万人甚至几万人一辈子都获得不了的财富那么即便是要交付一条命又如何能够住挡得住前仆后继的呢?而且这还是可能而已还有不少人存着侥幸心理万一没被抓到手尾岂不是赚了?就像是后世深知毒之厉害一旦被抓便是死也依旧是禁之而难绝更何况惩罚力度比起毒来说要轻了不知道多少的贪腐?

庞统说的活人而得『谥』虽有不同但是意思非常准确。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既然获得了极高的利益也自然要承担极大的风险。斐潜现在基本上就等同于是『首倡者』然后跟在后面的庞统荀攸等是『胁从者』如果一旦斐潜地盘迸裂基本上来说就等同于全家老小一锅端即便是不死也是囚禁但是庞统荀攸却有机会『弃暗投明』风险相对来说低了一档而对于其他的士族子弟来说就基本上来说没风险了那么又怎么会觉得有什么压力办事又怎么会尽心尽力?

现在斐潜就表示想要当官可以但是之前那种喝着小酒唱着花腔一边往自己兜里装一边还欺上瞒下的那种『官』现在没了!

干得好自然有奖赏干得不好的抱歉封一个『活谥』跟一辈子罢!

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汉建立之后又恢复了谥号制度。

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因此很被士族看重。像是刘协死后便称之为『献』现在活着自然是没有而所谓的『少帝』并不是真正的谥号只是后人为了方便的称呼而已比如质帝、冲帝也是如此。而且还有些好玩的比如孙权死后被称之为『大帝』这个也是在华夏之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或许只是比『犬』少一点?

斐潜不无恶意的想着。

只不过很多事情都是起初严禁后期崩坏谥号刚开始的时候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但是从唐朝开始就开始玩坏了。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随后有样学样一个比一个会玩其中称冠的便是谥号长达二十五个字的奇葩『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而在当下士人最看重的是什么?

便是门楣声望啊!

就是家族传承啊!

斐潜推出的这一套『八蠹』标准和惩罚方案几乎是一下子就捅到了这些士族子弟的重要之处上顿时酸爽不已简直就是打翻了老坛一般……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