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小说网
  1. 向日葵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第1724章 寻根究底
设置

第1724章 寻根究底(2 / 2)


就像是广告归广告疗效归疗效而儒家的广告便是“仁义忠信”。喊的多了就像脑残金一样老百姓还真以为能够包治百病了。

之前斐潜一直以为儒家就是儒教但是随着理解的深入现在他认为在汉代儒家正在变成儒教而激发出儒家这样最终转变的不是旁人正是汉代本身正是汉代皇帝自己。

尤其是党锢之祸。

一场绵延了十几年的党锢使得天下经学之士饱受摧残也使得他们明白了口舌之利并不是那么好用更重要的还是刀枪所以党锢之后他们拼命的想要抢夺刀枪甚至不惜贬低武人来确保自己的掌控权。

不得不说在总结教训这个方面上这些人还是很厉害的。

孔子时代为什么四处奔波饥一顿饱一顿?是因为孔子尊周想要挽回礼崩乐坏的局面各地诸侯哪里肯听所以孔子也就老是不受待见。

到了孟子的时候学聪明了些不谈周礼了而是谈些富国强兵之道自然有些肉吃了但是孟子还说民重君轻所以肉也吃不安稳。

所以荀子就更进一步说人性本恶孟子那一套不行要用法规来约束人性的恶那么谁来约束谁来执行呢?当然是人自己能做到最好可是要是做不到呢?秦始皇欣然而笑说荀子这个同志说得很有道理你的弟子也是个好同志来来你们的书拿来我看看……

所以在最早得时候儒家法家其实都一样都仅仅是统治者所采用得治国理政理念而已身份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分没有上下之别。

就像是汉武帝想要搽屁股的时候觉得董仲舒的这个搽得舒服就拿出来用完了就丢了。但是儒家不满足自己仅仅是一件工具他们忍着脸上的污垢就像是莲花一样从淤泥之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来从工具变成了拿着工具的……

在汉代之前儒家是掌握知识的阶层是和道家法家一样的思想者提供治理策略跟政治有联系但是不密切而汉代之后儒家就渐渐演变成为了儒教不仅全面投向了当权者甚至自己成了政治阶级。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汉武帝给自己披上了神圣的天子光环然后没想到身边的鸡犬也跟着升了天。想不要让“儒家”最终成了“儒教”就要先破了披覆在儒家经学之上的“神圣”化的buff因此当下今文经学之中那些假借神圣之名的虚妄之处就成为了眼下斐潜的着力点。

当然事情要一点点做不可能像是说一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就可以代表者写完工作总结了……

现在首先要见的是刘琦。

“刘公子许久不见别来无恙乎?”

斐潜发现其实这一句别来无恙挺好用的就像是后世见了面都问一句吃了没一样不管问的地点是在饭馆门前还是在厕所内部。

刘琦能怎么说?我有恙你有药么?只能是呵呵笑着尴尬又不失礼貌的拱手致礼“见过骠骑将军。”

斐潜又给刘琦介绍指了指庞统说道:“这位是庞统庞士元……”

“啊啊见过庞使君。”刘琦又连忙转身向庞统致意。

庞统笑出了黑包子的褶皱来“好说好说刘公子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啊!”

刘琦不知道是个坑下意识的就问道:“啊?庞使君之前见过某?”

庞统嘿嘿笑了两声说道:“昔日于襄阳曾见刘公子西猎而归威风八面今日得见果然风采更胜往昔啊!”

“呃……”刘琦尴尬的挤出了点笑容不知道如何应答干脆就不应答了。

斐潜就当作没听见亲切的让刘琦就坐。别以为庞统和刘琦有什么仇抑或是怎么上来就这么不怀好意而是斐潜的意志体现。上位者表示亲切然后身边的心腹进行敲打这原本就是职场内的规矩并不是斐潜就有多大度庞统有多小肚鸡肠。

总不能让斐潜进行讥讽和敲打然后让庞统来表示大度和关怀吧?

斐潜先是问了问刘琦生活情况等等一些比较无关的问题然后就说道:“今日请刘公子前来一则是致歉某事务繁琐未能为刘公子接风择日不如撞日今日便补上就是!第二么也刚好有大贤自荆襄而来故而也请刘公子一同见一见……”

大贤是谁?

自然就是王粲。

也不能说斐潜疑心只不过因为现在盘子大了而且事情也很凑巧这才刚刚刘琦投降到了长安然后王粲就离开了荆襄前来这里……

关键是王粲一来刚好就在这些汇集而来的士族子弟之中找到了不少同音对于迎接汉帝这一件事情大加赞同似乎每个人都对于汉帝之前的悲惨遭遇感同身受痛哭流涕欲以身代一般激愤昂扬的各个都像是要成为救汉帝于水火之中的英雄。

这确实让斐潜有些尴尬。

现在正是斐潜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时间点让汉帝来了干什么?如果真的迎来了汉帝虽然汉帝不见得懂的斐潜推进这些改革措施的意义但是不妨碍汉帝随时都可能给斐潜唱一个反调到时候是公然抗命坚持改革还是说半道废弃付之东流?

两个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斐潜现在就想看看刘琦和王粲是不是有些什么关联还是说仅仅是一个巧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