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小说网
  1. 向日葵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第1061章 权衡利弊的问题
设置

第1061章 权衡利弊的问题(2 / 2)


凡是都有利有弊这个矛盾论斐潜自然是清楚不过对于自己的当下的实际情况而言这样的举动所带来的利弊到底是如何是不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对于将来的改革推动会不会有更大的阻碍这些自然需要斐潜细细衡量而且还必须斐潜自己一个人考虑在前因为除了他自己在这个汉代没有任何人知道在历史上的后续发展是怎样的。

有人说袁绍愚蠢在有机会迎接汉帝的时候选择了放弃说原本袁绍手下的谋士都已经做出了迎接汉帝的准备但是在最后被袁绍推翻了便宜了曹操云云……

但是实际上呢?

袁绍真的是那么蠢的人?

抱歉虽然斐潜没有跟袁绍正面刚过但是从袁绍到了冀州的时候开始这些展露出来的手段又怎么是一个政治白痴所能做出来的?

要知道最早袁绍和韩馥在对抗的时候身边的谋士还不全像什么田丰沮授等一流的或者说准一流的这几个谋士也还是冀州的官吏并不是袁绍的属下。至于当时跟在袁绍身边的只有逢纪和许攸两人按理来说应该顶多就是二流偏上一些谋士而已。

更何况袁绍其实也做过迎接汉帝的准备。

历史上汉帝到了雒阳之后袁绍派遣了郭图为使节到了雒阳去向汉帝表示敬意奉献贡品或许当时也有向汉帝表示出了一定的善意但是最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汉帝并没有动心……

一直到了后来等到了曹操去的时候汉帝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最终跟着曹操到了许昌也成就了曹操这个“狭天子以令诸侯”的威名。

嗯……

斐潜眼珠子转了转似乎觉得这其中有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汉书是当代史三国志么也算是半个当代史后汉书才是后人所写这样一来导致了很多事件的细节要么被隐晦要么被省略而真实的情况可能已经不为人知了。

就像是这个“狭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些细节!

刘协在袁绍表示出善意的时候为何不愿意却牵了曹操的小手?

在这个事件当中各方各面的角色到底是做出了怎样的行为又怎样引导了这个事件的发展?

在小时候斐潜最反感学习历史因为不管是历史老师还是历史课本总是单调乏味冰冷的年号数字和陌生的人名凑起来形成了一个个的事件背起来脑瓜都疼……

谁记得袁绍是202年死的还是203年死的?

谁记得赤壁之战是在207年还是在208年?

大体多数人恐怕只是记得黄盖的红屁股还有诸葛的一曲东风破……

但是历史的真相往往就掩盖在这样枯燥的简单的无趣的数字和人名之下。“狭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的这个结果在当时的情况下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汉帝刘协毕竟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件物品。这个事情在曹操多次遭遇了保皇党的反扑当中就可以看出来了。而且汉帝刘协本身也并非全无才能在他退位之后位山阳公之时治理山阳是井井有条百姓归心甚至很多百姓在刘协死后还自动自发的去带着黄土去为刘协修建陵墓……

所以袁绍没有迎接汉帝或许有其袁绍自己一部分的原因可能也有一部分是汉帝刘协或者是在刘协身边的那些人的原因。

那么现在呢?

自己有没有必要“狭天子以令诸侯”?

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自己现在适宜进行“狭天子以令诸侯”么?

后人常有人说走别人的路然后让别人无路可走虽然听起来挺爽但问题是别人的路就一定好走?

狭还是不狭这是一个问题。而且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管选择哪一个方向都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在历史书上是不会被写出来的。

斐潜现在的局面举个例子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扁平化管理的民间企业发展势头和盈利规模都算是不错现在忽然有了融资的机会有可能可以上市还可以兼并一家原本是大品牌的老公司当然这个老公司有资产也有负债……

有钱送到面前自然是很爽但是爽了过后股权被稀释然后自家企业变成别人的控股公司的也不再少数就算是在资本重组的过程中牢牢把控住了优势地位却被庞大的负债扯断了资金链的也是比比皆是。

作为并北政治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斐潜面临的问题也同样是如此的复杂似乎怎么选都是一个难题。

迎来了天子自然是获取政治地位的高高在上但是同样在组织内部就加进去了不少保皇派的人这些人有时候会是润滑油可以帮助协调处理事务有时候却会变成砂砾使得整个系统运转失灵。

别看史书上似乎曹操去的时候皆大欢喜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官都一副水到渠成的模样但是要知道不管是魏书还是三国志都是魏晋一脉自然都是捡些好的来写在其中发生了些什么又或者是做出了一些什么有谁知道呢?

不过呢不迎接天子也就等于是将政治上的这些好处让给了别人等到别人以天子的名义来号令自己的时候难免就会变得跟袁绍一样的后悔……

斐潜皱着眉头手中握着马鞭轻轻的敲击着权衡着。

这个汉天子到底现在自己应该采用何种的模式?是去迎娶嗯去迎接还是不迎接?

这个问题好难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