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小说网
  1. 向日葵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第2827章张辽快刀斩乱麻,斐潜惋惜叹西域
设置

第2827章张辽快刀斩乱麻,斐潜惋惜叹西域(2 / 2)


由此可以看出东汉和西汉在西域这一件事情上的差距尤其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差距因为屁股的不同东汉没有像是西汉那样对于外界的敌人有多么的重视而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巩固内部统治和恢复经济上。

这其实也没有错但是从后来东汉重新开通西域的军事行动上来说在光武帝作为东汉第一代的皇帝的这种『谨慎对外』的态度或许就注定了东汉在西域这个问题上无法达到了和西汉比肩的高度。

东汉第一次试图重新开通西域其实很简单就是耿秉、窦固两个人带了大概一万四千人就打下来了。而且窦固这个人么更多是来镀金的所以打到了车师之后就算是完成了任务根本就没想过要继续往西域深处进军然后赶快设立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自我标榜说完成了西域的收复大大方方的在青史上写了『西域自绝六十载乃复通焉。』

相当于出动一万四千人打了一个距离大汉最近的车师小朋友便是急着立旗留下了两个红棍看堂口结果第二年耿秉、窦固前脚刚走西域其他邦国后脚反扑就来了旋即再次断绝。

声势浩大结果开通一年。

至于后面的二绝二通三绝三通严格算起来都不是东汉朝廷的功劳了。因为在当时东汉朝廷直接放弃了对于西域的管辖先是撤销戊己校尉第二年又下诏撤回了所有西域的驻军。在这些驻军当中就有一个了不得的人物班超。

班超在朝廷的撤军名单之中但是在撤军的半道上班超认真分析了西域的形势认为可应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于是留在了西域一方面请求朝廷支持自己的建议经营西域另一方面遣军击破反叛的莎车和疏勒。

然后朝廷给了班超多少兵马呢?

八百兵。

所以也应该称呼一声『班八百』。

至于其他兵卒么或许有但是很可能没有。因为如果还有其他的支援兵卒的话也不会在青史上可怜兮兮的就写了个『八百』了。然后东汉就几乎将班超丢在西域不管了直至班超在西域打败了大月氏才让东汉朝廷吓了一跳。

因为当时大月氏是统帅了七万人马要打西域结果被班超打败了!在这种形式下东汉连忙封班超为西域都护封徐干为西域长史……

然后过不久就下令调班超回国。

结果自然是班超一走西域又乱了后来西羌叛乱连带着西域也就自然而然的又断绝了。

等到第三次是班超儿子班勇站出来。西域邦国一听是辣个男人的儿子来了又是干脆利落的展现了武力于是西域邦国又是连忙投降了……

但是东汉最后怎么回报班勇的呢?

因为在攻打元孟的时候班勇和敦煌太守张朗兵分两路约定好是在元孟城下汇合但是张朗抢功先一步攻下了元孟结果就说班勇失期下狱免官后来班勇就老死于家中。

为什么呢?

按照道理来说元孟已经打下来了既然目标已经完成不就行了么?

不行。

因为当时班勇已经可以在西域调集三万余兵马了。

班勇死后后来西羌又乱到了汉灵帝时期基本上也就是再次断绝直至斐潜派遣吕布在此开通西域……

『西域之弊其一乃向汉者多亡逆汉者得免此消彼长之下便是越发乖张偏执难有驯服。』斐潜就之前三绝三通之事进行了大概的总结『又多惧于外苛于内西域岂有不失乎?便如乌孙原有和亲多结善盟然轻易舍弃背信忘诺几番乌孙求援置之不理犹如惘闻至今乌孙游离于外反亲贵霜不可不引以为戒是也。』

当然这也不完全是东汉皇帝的锅。

因为在东汉之后土地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贫富差距和阶级垄断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即便是在短暂的恢复经济之后又陷入了阶级内部的相互争斗使得朝廷上下根本无暇他顾对于西域的政策比较消极和保守经常出现摇摆导致中央王朝在西域的权柄威信不断下降乌孙也就和大汉渐行渐远。

类似于乌孙这样一开始倾向于大汉的西域人在几次反复拉锯当中大多数都死了或是跟着大汉死在了收复开通的过程之中或是死在了断绝之后西域本土的清剿之内而那些对于大汉抱有恶意的却能在大汉恢复开通西域的时候得到一定的赦免。

简单来说西域的好人死得多了剩下的……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斐潜知道乌孙是天山北面通往中亚的另外一条重要通道如果说打通了乌孙那么就有机会沿着尹犁河抵达巴尔喀什湖然后将巴尔喀什湖作为跳板瞄向更远的地方……

当然这是斐潜的一个设想至于将来能不能走到那一步就不得而知了。

『西域之弊其二职权不当名实不符。』斐潜继续说道『西域之内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将兵长史、骁骑都尉等职权柄不知其大小兵卒不知其多少辖域不知其远近今日颁之明日撤之有汉四百年来竟无一人以定制!西域之大岂不如交趾乎?可悲乎可叹乎?』

大汉对于交趾还正儿八经的划分出了几个郡县而西域从始至终都是敷衍了事。即便是在西汉七十年的相对稳定期间之中也没有对于西域进行郡县划分和治理。

交趾的汉人多么?其实也不多。交趾就没有其余邦国么也同样有很多占人部落甚至是占人国。可是对于交趾汉代的态度很坚决就算是九真日南都失去了依旧还有个交州刺史可是西域呢?

于是在西域之中就非常尴尬的体现出一种西域都护府的统治行政实践的既成事实和其法理约束的依据之间差别太大而导致出来的极度不和谐。

如果说是大汉因为和匈奴反复拉锯导致不好在西域设立稳定的机构表面上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在匈奴统治西域的时代由于匈奴自身部落联盟式的初级国家形态所限它对于西域城郭诸国的控制仅仅是通过由日逐王派遣一名僮仆都尉来管辖的。这个僮仆都尉可能拥有一定的简单的属官和下辖兵马具体如何不是很清楚但是有记载说僮仆都尉『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也就是可以明确这个机构是游动的不是定点。

从匈奴的社会结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等等来看注定了这个僮仆都尉只能是类似于游牧性质不可能深入西域腹地长期屯驻也就不可能对于西域之地有比较深刻的持续影响。

这一点从后世对于西域的遗迹挖掘可以证明。

在西域大部分考古发现的在大汉时期这个阶段官署和屯垦机构基本都是华夏的印迹而属于匈奴的几乎没有。李广利伐大宛后『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斐潜说到此处便是叹息有声。

斐潜他真是觉得非常的可惜。

这些早期的大汉殖民据点竟然历经了四百年都没有能形成有效的律法惯例……

若是大汉早期能将殖民制度定下来何必等到后世日不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