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小说网
  1. 向日葵小说网
  2. 其他小说
  3. 诡三国
  4. 鏝拻第2810章寻常农户投军喜,复种轮耕劳作忙鋤坏嘲枬
设置

鏝拻第2810章寻常农户投军喜,复种轮耕劳作忙鋤坏嘲枬(2 / 2)


而在中间作为桥梁进行转化的人就是枣祗。

枣祗提供了斐潜在军事上的底气而另外给斐潜的骠骑宝座之下也垫上些基石的则是南匈奴人。

其实汉武帝在当年就已经摸到了一点封建王朝的巅峰形态但是很遗憾的是汉武帝并没有坚持探索也没有将其固化对其中产生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解决于是很快的四条腿变成了两条腿再后面封建王朝甚至连腿都给砍了死死的钉在庄园之中用户籍和严苛的律法使得基层百姓永远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内从生到死一代又是一代。

南匈奴人虽然也有匈奴两个字但是他们和大汉早期遇到的那些匈奴人已经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列了更喜欢稳定生活的南匈奴人选择了亲近汉人而汉人原本给与这些南匈奴人的态度并不好一方面不让这些南匈奴人有更多融入的机会另外一方面又试图压制和欺负这些人雇佣了还不给钱粮……

斐潜现在通过了种种手段分化和吸收了这些南匈奴人。虽然说这些南匈奴人在耕作上面确实没有汉人那么好用但是在畜牧方面的能力确实是可圈可点尤其是在生猪养殖方面给与了斐潜很大的帮助。

毕竟斐潜在后世只是知道在菜市场超市买猪肉并不知道现代养猪场里一头苗猪从生下来到出栏要打多少疫苗吃多少药还有猪栏里的日常消毒又是怎样需要用多少药品等等即便是后世养猪若是一个不小心闹起猪瘟来还是一死一大批。

因此有南匈奴人这样对于畜牧很是熟练的帮手才有了斐潜在上郡等地的大规模的半散养半猪场模式的畜牧产业也才给长安三辅河东北地的这些百姓和军人提供了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来源。

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才能保证整个的团队运作正常。

枣祗作为农业的负责人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农业不是坐在庙堂之中写计划做文章搞出来的是靠每个农技人员脚踏实地的在土地、鱼塘和果树林里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出来的。

对于一个农业技术人员来说就得住在靠近农田的地方。

整个农学社全部都是用砖窑场最新生产的青砖建造的整齐的建筑物透出一种沉稳的气度。

在这些建筑物之中玻璃大棚显然是最为显眼的建筑体。这个原本只是为了斐潜想要解决一下冬天吃菜的问题的产物现在因为可以常年保持适宜的温度成为了育种和选种的重要场所。

从渭水之中引来的水顺着水渠在农田之间流淌。

这里不仅是有庄禾等粮食类的农作物同样也有蔬菜的培育还有一些经济类的植物比如棉花的培育。

果树相对来说比较少这不奇怪毕竟对于果树的培育选种工作也是近一段时间才展开的。

在农田之中有挖开的鱼塘有鲤鱼和草鱼之类养殖规模不大但同样也是一个新开端。

即便是在农学社的建筑体周边空地也没有浪费苜蓿草种植在道路的两侧葡萄架搭建在天井中间……

枣祗一边给斐潜介绍着一边向斐潜抱怨说劳动力太少了。有一些重复性较强技术性较少的工作并不太适合农学士去做毕竟农学士更需要在农业技术上提升自己而不是在农学社里面花大量的时间去掌握田间除草。

关于这个问题斐潜也只能苦笑在答应了枣祗增加调派一些劳役过来之后便是将谈话的内容拐到了庄禾上。

劳动力在什么时候都是稀缺资源所谓过剩的劳动力只不过是没有找到利用这些劳动力的地方或者是故意过剩而已。

就像是所谓失业率其实是资本主义为了保证长期都有廉价的劳动力为了维护人力商品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而故意视之不见甚至是特意强调的。每一个资本家都非常乐意每时每刻都朝着员工大吼『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爱干干不干滚有的是人要干』……

斐潜这里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过剩的劳动力因为斐潜那边都需要人故而甚至出现了一些劳动力的短缺使得原本可以高速发展的脚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一次斐潜来找枣祗主要是看一看豆类作物和其他庄禾轮耕技术的发展。

豆禾轮耕并非是斐潜的首创但是将这个轮耕作为技术来研究并且专门专项的进行记录和发展确实是斐潜给大汉农业指出的一条提升亩产总量的道路。

华夏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农耕技术是维系整个华夏社会发展的核心早在上古时期轮耕技术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还是非常粗放当一个地区可耕土地耕作过后短时期内地力不能恢复人们就要举族迁徙到其他地方重新开垦农田。

当时所谓的开垦便是放火烧一把然后用木棍凿几个洞扔下种子浇点水甚至连水都不浇就完事了。这种耕作制也叫抛荒制或称游耕制是一种掠夺性的农业经营方式。这种耕作模式周期长一般二三十年甚至更长且土地利用率低下人工养地能力弱。

后来出现的灌既术和井田制再加上农业生产工具大为改进使得商周时期农业生产进入全新的耜耕和锄耕阶段。铁具和牛耕也让周朝『菑—新—畲』的三年一循环和春秋时期『田来制』或『易田制』的轮耕模式能够实现和发展。

施肥、灌既、除草、治虫等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率大幅提高。粮食的产出带来了人口的提升人口的增加也对于亩产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到了汉代的时候『田来制』或『易田制』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轮荒便是最终变成了真正的轮耕。

同类作物连续种植一方面相同的庄禾就意味着每一年都会吸收相同种类的养分引起土壤之中的营养元素的某方面的片面消耗造成土壤养分状况的不均衡;另一方面庄禾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也容易导致杂草丛生病虫害蔓延加重最终导致作物减产。

于是在西汉时期就盛行了代田法与区田法。

区田法虽然说有产量更高而且不仅适用于平地和熟田也可施之于坡地和荒地有利于扩大土地利用范围可以提高粮食的亩产量等等的优势不过因为这种耕作方法在技术要求高又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最终汉代之后还是以代田法为主而区田法只是用在小范围的试验田之中……

但是现在斐潜又让枣祗将区田法用了起来。

斐潜眼前的这一片庄禾之地就是用的区田法。在眼前的这一片田亩之中庄禾露出了一些嫩芽不少农学士和劳役正在田间忙碌。区田法的田间布置有两种开沟点播和坑穴点播。这一次两种都有用并且记录所用的人力和物力等等最终会作为衡量采纳推广与否的标准。

在远处一些的另外一片的田亩之中则是用斐潜的建议采用的复种轮耕模式。没错现在就是要看究竟是区田法的收成更高还是新的复种轮耕模式更好了。

单种轮耕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际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包括在年际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和在一年多熟条件下的轮作耕种方法。

复种轮耕则是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按照年份进行轮换。这个模式的好处就是庄禾种植更加的密集在不增加田亩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播种面积特别是对于人多地少的区域比如像是关中三辅这样的地区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种复种轮耕的模式在宋代的时候就比较成熟了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官方推广尤其是在南宋之时几乎成为了所有农户必然的选择。

斐潜将这种模式提前几百年运用到当下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会适合于大汉目前的生产力水准的毕竟斐潜之前也已经开发出了不少的相关农业方面的前置技术比如深耕方法绿肥培育翻耕工具等等。

正是有了这些前置的农业技术也才能有当下这个复种轮耕制的试验条件。

要不然就说是筛土碎石深耕土壤混合肥料等工序若是没有相应的工具支持减免劳动强度的话只是单纯的凭人力硬上那是坚持不了多久也不利于推广的。

但是这个复种轮耕法究竟怎么样依旧是要靠实践出来的结果来验证。

斐潜正和枣祗在田间缓缓而行看着田亩之中的那些鲜嫩的小禾苗从土壤里面冒出了芽头倍觉欣喜之时忽然在远处养殖场之中一阵吵杂之声传来不由得让斐潜等人侧目……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